《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本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所作。由于他始终坚持抗金的政治主张,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压,长期未得任用,所以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这首词创作于辛弃疾晚年闲居农村之时,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国家处于动荡不安之中。然而,在远离抗金前线的农村,却有着这样一片和平宁静的乐土。词人通过描写农村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和渴望,同时也隐含着对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期盼。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描绘了一幅清新质朴的乡村画面。低矮的茅草屋,旁边是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溪边生长着茂密的青草。这简单的几笔,勾勒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闲适,也为后文人物的出场营造了自然的背景。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描写了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他们用吴地的方言相互逗趣、取乐,展现出了老年夫妻之间的温馨和亲密。这一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让人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辛勤地锄草,二儿子则在家里专注地编织鸡笼。这两个儿子的形象体现了农村孩子的勤劳和懂事,他们早早地就承担起了家庭的劳动任务。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最喜欢的是小儿子,他天真无邪、调皮可爱,趴在溪边自由自在地剥着莲蓬。小儿的无忧无虑与两个哥哥的勤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小儿的天真烂漫,也为整首词增添了一份活泼的气息。
自然景色清新仅用简单的笔触就勾勒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景象。低矮的茅草屋,旁边是潺潺流淌的小溪,溪边绿草如茵。这是农村中最常见的景色,但在词人的笔下却充满了诗意,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这种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乡村的质朴之美,也为整首词奠定了清新、宁静的基调。
下阕对三个儿子的描写更是生动有趣。“大儿锄豆溪东”,大儿子已经能够承担起田间劳作的重任,展现出了勤劳懂事的形象;“中儿正织鸡笼”,二儿子年纪稍小,做着编织鸡笼的辅助劳动,体现出他的乖巧能干;“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小儿子天真活泼、无忧无虑,趴在溪边剥莲蓬的样子憨态可掬,令人忍俊不禁。
这三个儿子的形象鲜明,各有特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农村孩子的成长状态和生活状态。
通过对这一家人的描写,翁媪之间的相互陪伴、儿子们的勤劳孝顺,以及整个家庭的和睦氛围,都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和家庭的温暖。这种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使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这个温馨的家庭之中。
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展现出乡村环境的优美宁静以及老夫妻生活的温馨惬意,流露出作者对这种田园生活状态的欣赏与向往之情。整首词洋溢着一种清新自然、温暖闲适的气息,寄托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美好情感。
来源:一颗南子
编审:王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