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今日头条
企业新闻
营商环境
企业党建
宏观经济
企业经济
涉企政策
政商关系
论坛峰会
中企综合
园区建设
企业风采
企业管理
数字经济
涉企法规
企业之家
企业文化
职教培训
法治环境
公益栏目
非遗文化
影视专栏
甘肃要闻
卫生健康
旅游专栏
人物访谈
情感专栏
全站
文章详情
甘肃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2025-04-16
来源:中国众识网 甘肃站
东汉铜奔马
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为东汉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
雷台汉墓,通
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 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之上,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
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新石器时代)
1973年出土于甘肃秦安邵店大地湾,
国家一级文物,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高31.8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6.8厘米;器形为两头尖的长圆柱体,下部略内收,腹双耳已残;瓶口呈圆雕的人头像,短发齐额,五官端正,面庞秀丽。甘肃是彩陶的故乡,这件文物最能代表甘肃,是目前出土的彩陶里唯一一件人形器物,具有典型性和写实性,同时体现出了远古先民对自身力量的初步认识和艺术再现的能力。
汉简
《仪礼》
195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磨嘴子6号汉墓,
国家一级文物,
除少数竹简以外,绝大部分是木简,用松木制成,都是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上有削改和阅读的记号。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九篇完整的《仪礼》,是迄今出土汉简中空前的发现,更是西汉经书的样本。这对于研究汉代经学和《仪礼》版本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被誉为“天下第一汉简”。
魏晋“驿使图”壁画砖
1972年出土于嘉峪关市魏晋5号墓,长35厘米,宽17厘米;砖上绘一信使,头戴黑帻,着皂缘领袖中衣,左手持棨传文书,跃马疾驰,是一个邮驿使策马送信的场景。这块写实砖画,客观真实地记录了距今1600多年前这一地区的邮驿情形,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古代邮驿的形象资料,在我国邮政史上具有重大意义。20世纪80年代初,在世界万国邮政博览会上,此画曾作为中国邮政标志物。
唐代
大云寺五重舍利宝函
唐朝文物,出土于泾川县大云寺,容器精巧华丽,光彩夺目,反映了盛唐时期金银细工的最高技艺,是佛教文化史上一个发展阶段的重要实物见证。
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
1988年出土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北滩乡,国家一级文物,
口径31厘米,底径10.9厘米,高4.6厘米,重3190克;盘内壁满饰浮雕花纹,分内、外、中心三圈列置,中心为一高浮雕裸体男性,身披长巾,手持图尔索斯杖,倚狮而坐,为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罗马时代又称为巴卡斯。它是一件在中国丝绸之路上发现的重要罗马文物,也是见证东西方交流融合的非常重要文物。
唐三彩
凤首壶
唐代陶瓷文物,国家一级文物,
壶高31厘米,胎呈白色,直口,细颈,口颈相交处作一凤首,喙张噙珠,神姿英发,椭圆腹,高圈足,凤冠伸至后腹为柄;器身各部位交错施绘赭红、黄、青三种釉色,流光溢彩,富丽堂皇,有皇家气派,是一件融合了中西文化风格为一体的工艺品,不仅制作精美且造型奇特,是极为罕见的艺术瑰宝。
仰韶文化
彩陶鲵鱼纹瓶(新石器时代)
1958年出土于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瓶高38.4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12厘米,用细花红陶制成,陶瓶腹部以黑彩绘鲵鱼纹,生动可爱,展现了制作者熟练自如的绘画技巧。
西周人头形銎青铜戟
高25.5厘米,宽23厘米,
出土于灵台县,
造型独特,是国家一级文物,对研究西周早、中期西北边疆的政治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垂鳞纹秦公铜鼎(春秋时期)
铜鼎高41厘米,口径40厘米,
出土于陇南市礼县,
外部看非常普通,但内部有两行六字铭文:“秦公作铸用鼎”,表明其主人应是秦国早期时期国君。
来源:博物小记
编审:王万鹏
企业要闻
分享
下一篇:
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
这是第一篇
发表评论
登录评论
匿名评论
提交
提交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