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阆中,竟然藏着如此多的豪迈

2025-04-25
来源:中国众识网 甘肃站

图片

从成都坐高铁两个多小时,下车后转乘5路或10路公交车,就直接进入古城了。

中国第一风水古城、中国春节文化发源地、中国四大古城之一、中国皮影戏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本源文化发祥地之一;

从新石器时期起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人祖伏羲的母亲华胥生活在阆中,由是阆中与甘肃成纪、河南陈州构成了伏羲文化的链条;

是中国古代民间天文研究中心,自汉唐开始在此出生或生活过一批古天文学家,是古代中国天文研究最耀眼的地方;

设有贡院,举行五科乡试,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清代乡试考棚,国保单位,也是全国罕见的科举文化体验胜地;

曾经的省会城市,自明末清初开始有近27年的地方首府历史。

够厉害了吧。

不过,还有呢:

图片

它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古代巴国蜀国的军事重镇,也是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

《三国演义》那个结义的黑张飞/蜀国大将在此镇守了7年之久,最终惨死在此,只剩下身躯葬在这里;

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滕王李元婴最后被贬至此,仍情有独钟,又修建了第三座滕王阁,却是“最迷你、最奢华”的古建奇观;

被誉为状元举人之乡,历史上出了进士116人、举人404人,有“科名之盛,甲于天下”的赞誉。更有唐代尹枢/尹极、宋代陈尧叟/陈尧咨两朝兄弟状元的佳事;

还是红色之地,在中国革命早期,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在此转战了三年之久,有众多红色古迹;

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基督教、天主教相继而来,建寺庙、修教堂,构成了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一道特别风景线。

孔子后裔第66代孙孔兴时在此所建的孔家大院系明代建筑,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张澜曾经居住过。

图片

02

如此多的“万千宠爱于一身”,真是世所罕见。不来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难以想象,小小的阆中,竟然藏着如此多的豪迈内容。

都知道“扬一益二”,是对唐朝兴盛时期扬州和益州经济繁荣的概括。扬州的繁荣得益于盐铁转运使的设置,吸引了大量商贾从事商业活动。

而益州(成都)作为内陆腹地城市,以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闻名,丝织、造纸、雕版印刷享誉海内,是唐代制造业典范。

但为什么后来发生变化了?经过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到明末清初时期,小小的阆中成了临时省会,而且一直临时了二十多年?

这就涉及到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故事了。这里按下不表,概况一句话就是,连年战争朝代更替让成都千疮百孔,城市人口急剧萎缩,已无法承担省会的职能了。

而阆中地处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嘉陵江中游,是古代巴国蜀国的军事要冲。三面环水、四周环山的特殊地理位置,既便于防守也方便流通,无疑是个不错的战略选择。

阆中自秦灭巴后置县,历2300多年而不改其名,一直为郡州府之首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千里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誉。

作为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的阆中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徽州并列),其风水文化独具特色,在全国几千个城市里独树一帜。

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形成严密缰绕合护的形胜之地。嘉陵江呈"U"字型绕城而过,使古城呈现“水形太极、山循北斗”的独特格局,山、水、城融为一体。

古城选址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风水理论为指导,三面环水四围环山,背山面水坐北朝南,立于山环水绕的穴场吉地。

其建筑布局也严格遵循风水穴法规划布局。

图片

中天楼是古城地标——风水心脏。测量计算四围东西向山脉和南北向山脉最高点在天空中的交汇点、将其映射到地面的位置作为中天楼的楼基中心。“龙脉”交汇处,以至整座城池“气聚而不散”。

三层重檐歇山顶建筑,楼内藻井绘有太极八卦图,楼顶悬挂“天下第一江山”鎏金匾额。

站在楼上凭栏远眺,嘉陵江如碧玉带般绕城而过,对岸锦屏山上唐代白塔历历在目,四周是青瓦白墙的川北民居。

古城内的街巷,均以中天楼为核心,以十字大街为主干,呈棋盘状层层展开。各街巷取向多与远山朝对,誉“天人合一”之意。

民居建筑按北高南低规律,沿等高线修建。上千座民居院落,主要为明清建筑,或坐北朝南,坐东朝西,以纳光避寒。或靠山面水,接水迎山,能藏风聚气。更加惊艳的,当属民居建筑里的木雕艺术。雕有“福禄寿”三星的门扉,“十字挑”、“链子扣”等各种木雕工艺,在荔枝、枇杷、仙鹤、蝙蝠等窗花图案上叠彩呈现,仿佛在述说那些古老吉祥的寓意。

图片

有许多值得观赏的民宅大院,气氛古朴安静。杜家大院、李家大院、马家大院、孔家大院、秦家大院、蒲氏宅第,还有风水博物馆、王皮影博物馆等等。

这些大院或用作参观展览,或为文化寓所、或作为民宿客栈,如今都仍然发挥着作用。

阆中是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典范,从本源文化、春节文化、风水文化,到巴人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还有红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等,历史成就了它胸怀博大、海纳百川的气质。

汉武帝时期的阆中人——落下闳,领衔编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历书《太初历》,是我国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确定了“以孟春正月为岁首”的历日制度,正月初一从此成为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年节,因而百姓尊称他为"春节老人",阆中被称为春节文化发源地。

他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使农事生产变得科学无误,得以规范流传沿用至今。

他是"浑天说"创始人之一,创制的赤道式浑天仪,经张衡等后继者改进沿用至今。

他在天文学、数学、农学等领域一系列开创性的伟大贡献,影响了中国乃至东方科技、农事、民俗二千多年。

在落下闳的带动下,阆中成了民间天文研究的中心,三国时期诞生了周群/周舒/周巨这祖孙三代天文学家,也诞生了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风这两位著名的阴阳风水学家。

图片

2024年底,中国的“春节”被列入了“非遗”,成了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节日。春节老人赐福、春倌说春,烧花舞龙、辞旧迎新的各种民俗文化活动越来越红火。

阆中在锦屏山峦修建的“春节文化主题公园”,包括“落下闳纪念馆”,成了人们逛灯会、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阆中的兴盛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流连其间。诗圣杜甫两次莅临阆中,留下60余首诗篇,是他一生旅居写诗最多的地方之一,写下了名句“阆州城南天下稀”。苏轼赞其“阆苑千葩映玉寰”,陆游说“阆州斋酿绝芳醇”…

位于阆中天宫镇的天宫院景区,是古代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的安息之地,也是全球唯一以“风水学”为主题的4A级景区。始建于唐,坐落在形似龟背的"圣宝岗"之上,暗合"山环水绕、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格局。

据说,这座神秘的天宫院处处传递着“天机不可泄露”的敬畏,可惜我们这些俗人是无法理解那些神秘深奥的玄机的。

阆中有两个特别有名的东西,值得亲历感受一下。

图片

“保宁醋”——中国四大名醋中的药醋,四川麸醋的鼻祖。

保宁醋已有1000多年历史,以纯粮为料,名贵中药为曲,“松华”井水为体,采用麸醋经典工艺、经过几十道工序精酿而成。它也是川菜的灵魂之一,推动川菜得以四海传播。

古城里有一项特殊体验活动——醋泡脚,大街小巷有许多幌子在飘荡迎客。价格还很亲民,10元钱就能享受一次。双脚浸入温热的醋水中,一天的疲惫瞬间消散,让人惬意无比。

这有点像扬州的足浴,是当地的非遗文化,拥有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但扬州足浴讲究的是高超的手法技艺,而阆中的醋泡脚讲究的应该是醋的品质、杀菌消毒的功能吧,权当是一次体验了。

图片
“张飞牛肉”——具有浓郁回民风味的特产酱牛肉。

它表面棕红色,切开后呈暗红色,肉质纹丝紧密,不干不燥、不软不硬,咸淡适口,下酒或零食均不错。

不管张飞同不同意、也没有什么产权肖像权之争,就命名为“张飞牛肉”了。让“表面墨黑、内心红亮”的猛张飞成了最好的宣传形象,也不枉他毕生在此守土的权权之心了。

我专门去城西张飞庙斜对面的、房顶上有个拿刀挑着牛肉的张飞雕塑的“张飞牛肉店”体验,点了张飞牛肉面、买了一块酱牛肉,店里还有各种包装的牛肉产品,绝对是货真价实。

其实,整个古城里到处都在卖张飞牛肉、保宁醋。大家都知道,这些吃的东西一定要到正规的、直营的店去买,正宗新鲜是必须的。

走过了不少古城,也到过许多的古镇,也许是年龄的缘故,我对这些古城镇有一种亲切、熟悉的感觉。低矮的建筑、狭窄的巷道,青石板路面、苍老的树木,让你有种穿越回到童年的错觉。

更有那些香喷喷、油晃晃、甜滋滋的小食不时再现在眼前,忍不住要走上前去看看。哪怕是已不太敢吃、不适合吃的东西,最终也会赞叹几句、感慨一下。

阆中古城,与其他古城相比并没有多少不同。也许,特殊的是它奇特的地理位置,嘉陵江浪漫的环绕成一个大U形,漂亮,完美;特殊的是它讲究的风水布局,对应天地中心的中天楼高耸入云,仿佛是城市的擎天柱。

来源:独行客 安子

编审:王万鹏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