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双桨》是故事片《祖国的花朵》的插曲。它于20世纪50年代在银幕上唱响,很快红遍中华大地,不但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也在成年人中广泛传唱。它不愧为新中国儿童歌曲的经典。
《祖国的花朵》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在1955年摄制完成。影片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年儿童绚丽多彩的幸福生活,歌颂了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美好精神。影片中的小演员都是从北京市的小学挑选出来的。他们不仅具有表演天赋,而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例如,少先队员杨永丽的饰演者张筠英,曾于1953年国庆大典向毛泽东主席敬献鲜花。电影摄制组对影片音乐的表现形式十分重视,决定根据剧情的需要,安排孩子们在北海公园湖中划船时演唱插曲。电影导演严恭首先找到年轻的乔羽,请他承担歌词的创作任务。乔羽痛快地答应了,并于当天晚上就开始了构思。
然而,乔羽坐在家里苦思冥想到半夜,一直蹦不出好词。第二天上午,他不想在家里硬憋,就带上新婚的妻子来到北海公园,租了一条船,伴随过队日的少先队员在湖上泛舟游玩。乔羽从小生活在山东济宁水乡,划船击水犹如家常便饭。1948年来到北京后,他常常到昆明湖和北海划船。这次,他荡起双桨,与少先队员们展开了划船比赛。他专门找那些不易通过的地方穿来绕去,逗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欢声笑语。此时,乔羽的创作灵感突然迸发:“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水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他像从水中钓到一条金色鲤鱼似的喜笑颜开,立即将船靠到岸边,拉着妻子连蹦带跳来到一片绿草地上,掏出个小本子把刚想到的歌词一口气写出来。歌词共分3段,最后一段的设问句“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可谓画龙点睛之笔。《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词就这样诞生在北海公园。
严恭看过歌词后十分满意,找到颇有名气的作曲家刘炽,请他为《让我们荡起双桨》谱曲。刘炽有个外号,叫“老顽童”。他很愿意为孩子们写歌,表示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
7月初的一天,导演带着演员们到颐和园体验生活,刘炽跟着一起去了。大家在万寿山玩了一会儿,又准备在昆明湖划船。刘炽从小怕水,看着小船心里直打怵。正在犹豫之际,孩子们热情地喊道:“刘叔叔,赶快上来啊。”于是,刘炽硬着头皮登上了小船。一开始,他双手死死抓住船舷,紧张得一动也不敢动。但很快,他就被孩子们欢乐的情绪感染了,精神也放松下来,开始观察孩子、小船、湖水、青山……当船划到铜牛附近时,刘炽突然大声喊道:“快把船靠岸!”孩子们瞪大眼睛,问:“刘叔叔,怎么啦?”“这首歌的旋律出来了,我要马上记下来。”刘炽激动地回答。
刘炽上了岸,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以腿为桌,开始了创作。只用了半个多小时,他就为歌词谱好了曲。这时,大家玩够了,一起来到刘炽身边。刘炽便把谱好的曲子唱给大家听。一曲唱完,孩子们眉飞色舞,拍着手齐声说:“真好!我们划船时就是这种心情。”导演和几位成人演员也交口称赞。刘炽高兴极了,回到住所后,反复推敲,最后将曲谱定稿。
电影《祖国的花朵》上映后,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风靡全国。孩子们唱着,感受着幸福;大人们唱着,回味着童年。这首优美抒情、朗朗上口的儿童歌曲,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奖等。
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隶属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建于1951年3月,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童声合唱团。
多年来,该团为广播影视——如电影《祖国的花朵》、《云水谣》;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突出重围》;动画片《天地之间》、《蓝猫三千问》;以及电视栏目《大风车》等——录制了大量歌曲,其中《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的田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许多经典作品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
来源:诗与心灵
编审:王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