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自评:“运筹帷幄不如子房,治国安民不如萧何,统兵百万不如韩信。然能用之,所以取天下。”
的确,刘邦能够成功统一天下并建立汉朝,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卓越的用人智慧和领导才能。他善于识别、吸引并驾驭各类人才,最终汇聚了一批在政治、军事、谋略等领域顶尖的精英。
刘邦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他知人善任,能扬长避短;他以利聚人,能共享成果;他虚怀若谷,能容错纳谏。因此,无论是贵族谋士,还是草莽英雄,甚至降将叛臣都心甘情愿为他效命。
这样,刘邦的手下就有了顶级战略家张良、诡计奇才陈平、治国能臣萧何、兵仙韩信、游击战专家彭越、猛将英布、亲信樊哙、执行者曹参等等。
但是,如果梳理一下刘邦的成功历程,就会发现对于他的成功来说,他的优秀品质只能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一位的是他那千年难逢的好运气。
刘邦少年时是个无赖,游手好闲,整日里和一帮狐朋狗友四处游荡、惹是生非,屡遭官府缉拿追捕,是典型的不良少年。
一直到他三十多岁了才当了个小小的泗水亭长,连个媳妇都没有。在官府混了十多年也没有升迁,四十七岁时人生更是跌人低谷,连亭长都干不下去了,无奈落草做了山贼。
秦汉时人的平均寿命不过二十来岁,谁能想到刘邦日后竟能开创如此基业?此时刘邦身上优秀的品质并不比日后少,但却是如此局面,所以说刘邦的成功更多的是外部环境的因素。正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才使刘邦得以出头。
如果大秦的政治稍微上一点轨道,刘邦这一辈子就只能做山贼了。或者哪怕是秦始皇晚死十几年,刘邦都没有机会,秦始皇仅仅只比刘邦大三岁而已。
趁着陈胜、吴广起义的大势,刘邦也顺利在沛县起兵。但当时天下诛杀郡守县令而起的义军多如牛毛,刘邦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实在是因为他出奇好运。
首先是项梁进兵到了离刘邦家乡很近的薛县,刘邦因缘际会得以攀附项梁,抱上了一棵大树。
其次是项梁很快兵败身亡,楚怀王出于压制项羽的考虑而刻意提拔并非项梁嫡系的刘邦担任砀郡郡守,并把西行入关灭秦的任务交给了他。这才是刘邦事业真正的开始,在此之前他与无数在史书上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的起义军将领并无区别。如果项梁不死,刘邦根本就没有出头的机会。
第三是项羽苦战吸引并消灭了王离、章邯所部的秦军主力,这才使刘邦能够仅以数万人马入关灭秦。虽然在名义上说秦朝是刘邦消灭的,但真正消灭秦军主力的却是项羽。
第四就是项羽的愚蠢和残暴。遇到项羽这样的对手,真是刘邦的造化。如果项羽稍稍明智一点,哪怕是仅仅留下范增,刘邦都不可能打败项羽,更别说在鸿门宴让刘邦给溜了。
第五就是刘邦被匈奴四十万铁骑团团围困在白登山,冒顿竟然听媳妇的话把他给放了!
北宋名臣吕蒙正在他的《寒窑赋》中说:“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确实,刘邦即使是再优秀,如果没有这些出奇的好运那也照样完蛋。
所以,一个人的成功固然和他身上优秀的品质有关,但并不是说具备了这些优秀的品质就一定能够成功。
成功需要努力,但努力了也只是有了成功的可能。当然,就算是为了这些可能,我们也还是要努力奋斗!
同时,一定要记得:在这个大家都追求成功的时代,其实最优秀的品质就是淡定;成功自然好,即使不成功,也不妨碍我们静静地坐下来喝一杯茶,读一本书。
来源:且教且思
编审:王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