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甘肃人?

2025-05-21
来源:中国众识网 甘肃站

甘肃,是一个贡献铁血、英雄和神话的地方。从甘肃出发,西出河西,东进长安,甘肃人铁骨铮铮,历史事迹彪炳史册。

什么是甘肃人?

甘肃人是飞将军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甘肃人是戍边屯垦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甘肃人是铁人王进喜:钻机飞旋心花放,喜看油龙啸九天;甘肃人是八步沙六老汉:为有男儿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有一年高考季,网上传出一段甘肃家长填报志愿的问对,铿锵有力,瞬间爆火网络。

女儿问父亲:“高考志愿该怎么填?自己没有思路”,父亲端着饭碗,一脸沧桑的西北汉子不紧不慢的说:“你把专业里带人民的专业选上,人民教师,人民警察,人民解放军”。父亲可能一辈子没走出去过这片黄土大山,可能从小未上过几天学,但是甘肃人的淳朴在此刻熠熠生辉,超正的价值观铿锵有力,人民是国家最厚重的底色,父亲是孩子最坚强的思想后盾。如若人人如此,乃国之幸事。两千年前的天汉二年,渴望建功立业的甘肃成纪人李陵,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押运辎重,负责供应军需物资。然而,作为将门虎子的李陵,不甘为人后,主动请缨,要求独立率领部队出征,深入敌人腹地,经过八昼夜的战斗,弹尽粮绝,不幸被俘,被迫投降了匈奴。

作为将门李广将军后人的李陵,被匈奴俘虏而投降,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消息传回长安,众朝臣责骂,唯有司马迁仗义执言。汉武帝震怒,下令,将李陵一族无论老幼满门抄斩,全部处死。彻底断了李陵的后路。

李陵被俘匈奴,至此没有为匈奴献过一计,没有为匈奴打过一仗。李陵身在匈奴的日子,另一个与他命运交织的人是苏武,那位百炼丹心、持节牧羊的千秋英雄。苏武作为汉朝使者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与李陵成为生死之交。

汉昭帝即位,汉匈和亲,苏武被放归汉,临别之际,李陵置酒作别,说到“异域之人,一别长绝”,之后泣不成声。此刻长安再无亲人的李陵该是多么的寂寞和痛苦。

两千年后的2020615日,中印边境,一个甘肃男人伸开了双臂,他的身后,是万家灯火与星辰同辉,那里,也叫中国。

中印边境上一条寸草不生、砾石遍地、冰雪横流的河谷。在那里,一个1979年出生的甘肃男人伸开了双臂,与他迎面而来的是一支手提“金箍棒”,肩扛武装盾牌,早有阴险预谋的越界部队,来势汹汹,仗着万国造的军备杀气腾腾。

面对数倍于己的来敌,他用浓重甘肃方言发出了义正言辞的警告——这里是中国。这个人就是祁发宝,甘肃武威人。

18岁的陈祥榕,33岁的陈红军,25岁的肖思远和23岁的王焯冉在这场冲突中,英勇抵抗印军来犯,直至光荣牺牲。其中陈红军,甘肃陇南人。

中印边境,甘肃大衣哥,气宇轩昂、义正言辞,粗粝中带着霸气。大声喊道:“不想打仗就滚回去”,“老子不喜欢他们,滚!”“我去你们那边巡逻可以吗?”

那个“滚”字,说得深沉,带了浓重的后鼻音。我的英语不太好,但是能听出来一些粗暴的词语,还是被翻译礼貌性地做了保留。

直到看到英雄团长祁发宝,我才听明白,甘肃口音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甘肃男人是世界上最帅的男人。

那一刻,我突然间意识到,古老的甘肃方言天生就是一种捍卫西北广袤疆域、为国而生,为家而战,为生而斗的兵戎相见的战斗语言。它是在自秦汉以来久远的戍边历史当中沉淀下来的西北人对生活和人生的铁血宣示,斩钉截铁,字字铿锵,摧枯拉朽,不遗余力。

农耕与游牧民族前锋反复交汇沉淀了知书达理、耕读务本、却也烈酒快马、雄健刚毅的甘肃性格。

著名作家马步升说:“甘肃是国家生态屏障,整个黄河流域,巴蜀地区,大约一半的

水来自甘肃。青海,以及河西走廊,内蒙西部,这些内流河区域,水源全在祁连山。”

事实上,正如甘水滋养万物一样重要,甘肃是华夏文明的源头,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又一脉源头,甘肃本质上是一个贡献铁血、英雄和神话的地方。

甘肃,是民族的脊梁!甘肃,无可替代!

文字/雨田

来源:雨天先生

编审:王万鹏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