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文明这两个词语产生之后,不同的学者对他们的定义也不断地发生争论。任何新的名词,它在原词根基础上创建出来,就是为了新的定义,不是简单对原定义的延伸。而新定义的词语必然会随着学者对他它的阐释、丰富,而逐步形成一个更新的定义。只有学界对这个新定义的研究达到相当丰富、完善,形成较普遍共识的时候,这个词语的定义才算基本完成。
从历史来说,人类开始制造和使用工具文化就产生了,人类文化史长达约300万年,我们将那时称为旧石器文化时代,我们熟知的北京人、元谋人等,都是旧石器时代的遗迹发现。但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属于直立人,和今天世界上的所有人都不存在遗传关系,今天的人类都是智人的后代。
今天世界上发现的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古代文化遗址,基本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比如纳图夫文化、马尔德林文化,以及我们熟知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
而从文化时代进化到文明时代的标志,是城邦、文字与金属冶炼的产生(三者具备二个就可以认为进入了文明时代)。现在历史学界公认最早的文明是苏美尔文明,距今大约6000年(也有历史学家认为埃及文明比苏美尔文明历史更早)。
所以从文化时代进入到文明时代的核心标志就是人类行为从“社会性行为”转变为“政治性行为”,也这是区分“文化”与“文明”的核心标准。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总结了人类文明史上存在过的21种文明,包括中华文明、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米诺斯文明、玛雅文明、印度文明、安第斯文明等,其中如玛雅文明、安第斯文明等已经消失了,有些则融合进了后来的文明当中。
我们比较熟悉的是中国、印度、埃及、美达布索米亚四大古文明的说法,但世界历史学家普遍认为除此之外,米斯斯文明、玛雅文明也是非常辉煌的原生文明,所以有六大文明古国之说(也有人将波斯文明列入其中取代玛雅)。而之后世界各地的文明,基本上都是在这六大文明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成的,属于副文明,比如罗马文明就是希腊文明、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的融合产物,基督教文明则是罗马文明与希腊、阿拉伯地区等多种文明融合的产物。
西方学者将文明总结为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的。
第一,生活条件的改善,即物质上更丰富。这包括吃、穿、住、行及卫生、公共健康等得到改善,同时也包括商业、制造业得到发展,公共财富不断增加等。
第二,政府执政能力的改善和法律的进步。这也就是说,政府将制订出保证每个人公正和平等的权利及最大限度地捍卫个人自由的法律。而且,这一法律还会得到有效彻底的执行。
第三,文学和语言的进步。
第四,科学和哲学的进步。
第五,艺术和品位的进步。
第六,道德和宗教的进步。
从文明产生之后,就产生了文化与文明历史时期的分别,以及文化与文明的层次的分别。
而如今,虽然争议仍然有,但至少有了基本的普遍的共识:文化主要侧重于具象表现的社会化的人类创造,比如音乐、绘画、戏曲、服装等。而文明主要指政治领域的思想观念、制度、法律等,以及由国家主导的经济建设尤其是工农业生产等。
当然,文化和文明有很多交集,从广义来说文明也是文化,而如文学、宗教则具有文明与文化的双重特征。
而身处当下世界处于“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时期(塞缪尔-亨廷顿语),尊重不同文明的平等性以及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才是最重要的,如阿诺德-汤因比所言:所有文明样本都是等值的,没有孰优孰劣。如果从短暂的文明史与数百万年的人类史相比,所有文明其实都处于同一时代。比照任何理想的标准,任何文明都没有资格看不起其它文明。
来源:深化show
编审:王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