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怀孕20周脑转移复发,华西多学科团队护航母子平安

2025-08-20
来源:中国众识网 甘肃站


7月23日,赵女士走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部肿瘤科卢铀教授的诊室,看着患者熟悉的身影和她怀里健康活泼的2岁孩子,卢铀教授欣慰不已。


两年前,正是在华西医院、华西第二医院多学科团队的努力下,患有肺癌并伴有脑转移复发的赵女士顺利产子。2025年6月,这一案例发表在国际肺癌联盟官方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首次证实了妊娠期使用低剂量洛拉替尼的潜在安全性,以及减量使用洛拉替尼的潜在临床价值,在此之前,全球尚没有接受洛拉替尼治疗的育龄期妇女成功分娩的报道。


2016年,26岁的赵女士被诊断为携带ALK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在华西医院卢铀教授团队处接受治疗。ALK基因突变是指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发生异常改变,导致细胞信号传导异常,进而驱动肿瘤生长,这类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等多种癌症中出现,是靶向治疗的重要标志物。


经多轮治疗后,赵女士肺部原发灶和脑转移灶都得到了良好的控制。2023年2月,在服用靶向药物控制肿瘤期间,赵女士发现自己意外怀孕了,为了不影响胎儿发育,她决定自行停药,直至怀孕20周时,出现了流口水、言语不清等脑转移复发的临床症状,才再次到医院就诊。


考虑到患者肿瘤已经复发并出现症状,卢铀教授团队建议赵女士终止妊娠并恢复用药。但赵女士和家人极力想要挽留这个孩子,坚持拒绝终止妊娠,并表示愿意承担一切风险及后果。


经与赵女士及家人反复沟通,卢铀教授团队决定充分尊重赵女士想要当母亲的强烈意愿,并联系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临床试验中心(CTC中心),以及华西第二医院产科、新生儿科进行院际多学科会诊后,制定了详细的个体化临床诊疗方案。


因为靶向治疗具有高组织渗透率,可能透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发育。考虑再三,多学科团队决定为赵女士重启低剂量的靶向药物治疗,力求达到既让肿瘤得到有效控制,又尽可能降低对胎儿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为了尽可能减少胎儿药物暴露时间及累积剂量,多学科讨论认为,在32周即进行剖宫产,基本可确保胎儿生命安全。

治疗方案确定后,多学科团队各司其职——

华西医院

胸部肿瘤科,负责多线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制定针对患者颅脑肿瘤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疗效不佳后续挽救性治疗及对症支持性治疗方案;

临床试验中心(CTC中心),从药学的角度,提供用药指导建议,包括产前产中产后血药浓度检测,以及胎盘组织质谱分析等。

华西第二医院

产科,对妊娠过程进行全程管理;

新生儿科,在胎儿娩出后进行早产儿的救治。


2023年2月,多学科团队为赵女士进行了重启低剂量靶向药物治疗后的第一次治疗。三个月后,赵女士在分娩计划前两天停止靶向治疗,妊娠32周+4天时,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行剖宫产,顺利产下重约1960克的男婴。随后,男婴被送往早产儿监护室(NICU),儿科团队对早产儿进行护理、监测,提供专业指导意见。经仔细检查,婴儿未发现先天异常,且身体状况良好。


图片

左1:华西医院胸部肿瘤病科卢铀教授

右1:华西医院胸部肿瘤科姚卓然主治医师


在分娩后的第二天,赵女士恢复靶向治疗,后续两年随访显示,赵女士颅内及全身病灶持续缓解,孩子也健康成长。


据了解,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多见于年轻非吸烟人群,分子靶向药物(TKIs)治疗可帮助这类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第三代ALK-TKI洛拉替尼组织渗透性(如血脑屏障通透率)显著高于第一代和第二代。


图片


今年6月,赵女士在治疗近7年后成功怀孕产子的这一案例也发表在国际肺癌联盟官方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之前,全球没有接受洛拉替尼治疗的育龄期妇女成功分娩的报道,这不仅展示了华西多学科团队面对临床挑战问题的能力与水平,也首次证实了妊娠期使用低剂量洛拉替尼的潜在安全性,以及减量使用洛拉替尼的潜在临床价值。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编审:王万鹏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