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与国学巷37号的故事》专栏,由华西医院麻醉科进修护士张文琴为大家分享自己在华西学习的经历
我叫张文琴,是一名来自重庆市綦江区妇幼保健院的手术室护士。
2025 年 3 月,我带着忐忑与期待,成为首位走进华西医院麻醉科学习 “术中监测护理” 的进修护士。如今五个月过去,这段经历颠覆了我对麻醉护理的认知,更让我深刻感受到:在华西,护理从来不是医疗的附属,而是与生命安全深度绑定的 “主动守护者”。
在体系化培养中找到方向
初到华西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 “术中监测护理” 这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我一度陷入迷茫 。术前准备要检查多少项?术中监测该关注哪些指标?药品管理又有哪些规范?
带教老师蒋丹用 “三维度拆解法” 为我打开了思路。三大核心板块——术中监测、术后复苏、药品管理,形成覆盖围手术期的全流程护理体系。
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时,老师将复杂内容拆解为麻醉前 48 项检查、设备操作标准化流程、药品管理SOP等具体任务,配合临床带教的 “场景化教学”,让我很快掌握了普外专业手术的术前药物准备、耗材核查和术中基础监测技能。
最直观的成长是:从最初花 1 小时核对药品耗材,到现在能在 20 分钟内完成精准准备;从看不懂监护仪波形,到能识别心率、血氧等常见异常指标 —— 这些进步都源于华西 “理论 - 实践 - 复盘” 闭环培养模式。
在模拟实战中
学会 “预判生命”
维的突破发生在一堂危机资源管理模拟课上。当我第一次扮演麻醉医生助手,在逼真的手术室场景中,才真正理解什么是 “护理的主动性”。
模拟场景-危机资源管理模拟课模拟场景中的震撼教育
这堂危机资源管理模拟课,模拟术中患者突然出现 “低钾血症”的情形。大家提前准备好角色,课中进行沉浸式演练。
“低钾血症” 的预警信号一发出,我与麻醉医生、监测护士、巡回护士等团队成员开始配合。面对模拟患者突然恶化的生命体征(如血压骤降、心律失常),需要在 “黄金 5 分钟” 内完成数据报告、抢救药品准备、设备调试等一系列操作。
课后,带教老师 “剥茧式” 复盘:蒋老师逐帧分析我们的反应:“为什么没有提前预判低血压风险?”“抢救药品的摆放位置是否影响取用速度?”
这种 “直击痛点” 的教学,让我深刻意识到:麻醉护理不是被动执行医嘱,而是要像 “生命侦探” 一样,从监护仪波形、手术进程中捕捉潜在风险信号。
模拟场景-危机资源管理模拟课后合照
左三为张文琴
4月,在作为麻醉监测护士参与的一台肝脏手术中,我观察到患者心电图出现细微异常,立即联想到模拟氯化钾注射液并报告医生,为后续治疗争取了关键时间。
在真实抢救中
看见护理的价值坐标
如果说模拟演练是 “预演战场”,那么一次真实的紧急抢救则让我亲眼见证了华西麻醉护理团队的 “专业刻度”。
“5 分钟生死时速” 的现场纪实
一名患者术中突发过敏性休克:血压骤降至 60/40 mmHg,心率飙升至 140 次 / 分 。角色分工如精密齿轮般运转:麻醉医生下达抢救指令的同时,我迅速完成肾上腺素配制并递交给医生,巡回护士同步调整输液通路,监测护士已备好气管插管设备,整个过程用时不到 90 秒。
标准化流程的肌肉记忆体现在:从启动抢救到完成抗过敏治疗、呼吸支持、循环复苏的全流程,团队配合严丝合缝。后来我才知道,这样的 “无缝协作” 源自每月至少 2 次的全流程实战演练。
那一刻的顿悟:在华西麻醉科,护理团队不是 “医生的助手”,而是与医生并肩的 “生命守护者”。我们用对设备的极致熟悉(如 30 秒内完成除颤仪调试)、对药品的精准把控(如牢记 50 余种麻醉药物的配伍禁忌),为患者筑起安全防线。
重新书写
麻醉护理的职业定义
五个月的进修,让我对麻醉护理有了三重认知升级:
不再局限于 “完成任务”,而是学会用 “风险预判思维” 工作 —— 比如,术前核对患者过敏史时,主动思考 “该手术可能用到的致敏药物有哪些?是否需要提前准备抢救方案?”
麻醉诱导配合气管插管的场景
通过参与术后复苏和药品管理学习,我理解了麻醉护理是 “术前预防 - 术中监测 - 术后照护” 的闭环体系,每个环节都直接关系患者预后。
华西团队在临床中同步开展的术中监测指标优化研究、药品智能化管理探索等工作,让我明白:护理不仅是经验的传承,更是需要用科研思维持续优化的科学事业。
带着 “华西烙印” 继续前行
在华西的每一天,我都被两种力量驱动着:一是带教老师们 “严谨到极致” 的工作态度——她们会为了一个药品摆放位置是否符合操作习惯,反复模拟十几次;二是团队中 “以患者为中心” 的共同信念 ——当看到术后患者平稳苏醒时,每位护士眼中都闪烁着成就感。
如果你问我,华西麻醉护理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想,是 “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 的专业追求,是 “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守护” 的思维觉醒,更是 “一群人守护一条心” 的团队力量。
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胸外科、骨科等专业的术中监测护理,期待带着 “华西烙印” 回到原单位,让更多患者感受到专业护理带来的安全感。更期待在华西的进修队伍中,遇见同样怀揣职业理想的你,一起在 “主动守护生命” 的征程中,书写属于麻醉护理的新可能!
来源:四川华西医院
编审:王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