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强软实力 外塑新形象 ——丹凤县开展镇区建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4-06-03
来源:中国众识网-头条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2022年以来,丹凤县立足全县镇区建设实际,以“城镇十大更新行动”为抓手,按照“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产业突出、绿色生态”的思路,聚焦“七个坚持”,共谋划实施镇区建设项目104个,总投资2.98亿元,镇区面貌焕然一新,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微信截图_20240603094601.png

丹凤高速出口口袋公园

一、做法与成效

(一)坚持“规划先行”,让镇区更加“规范”。编制规划。参考《关于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及《丹凤县十四五规划纲要》《丹凤县乡村振兴五年规划》,秉持“尊重群众意愿、方便生产生活、彰显特色资源、保护传统文化、体现民俗风情”的人文理念,始终把“显山、露水、透绿”融入镇区建设全过程,制定印发了《丹凤县镇区建设管理指导意见》。明确定位。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科学制定镇区“成长坐标”,形成“一镇一定位、一镇一特色、一镇一亮点”格局。如棣花镇围绕“平凹老家、翰墨棣花”主题打造文旅名镇,寺坪镇围绕“康养旅游、避暑纳凉”主题打造康养小镇,商镇围绕“高精特新、航空航模”主题打造“飞行小镇”,等等。规范内容。坚持把镇区建设与秦岭山水建设、“干净丹凤”创建、“两改两转三促进”等相结合,统筹推进、整体打造,严控风格、风貌,增强城镇规划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产业持续性和文脉延续性。


微信截图_20240603094657.png

寺坪镇

(二)坚持“排危减忧”,让镇区更加“安全”。下茬做减法。镇区及县乡道路沿线的违规建筑、残垣断壁、废旧房屋、圈舍、厕所等全部拆除,累计拆除违规建房98宗、彩钢棚190处、残垣断壁5167平方米;按照“能落尽落、能整尽整”的要求,落地线缆12公里,规整线缆17公里,变“蜘蛛网”为“风景线”,让群众出行不堵、生活不烦。慎重做加法。想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慎重开展“四改四建”(改门头牌匾、空中线缆、道路管网、机关面貌,建产业园区、便民设施、特色街巷、特色门店),提高镇区功能服务型设施配套水平。建成公园39处、公厕30座、充电桩172个,寺坪镇文家谷、峦庄镇蟒岭乐园、商镇四皓广场建成开放运营,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整治安全隐患。紧盯镇区内风险隐患部位,全面开展排查整治,改造危房350户、土坯房727户,更换井盖、垃圾箱等678个,增设提醒标识标志37处。同时,对镇区主街道的门店商铺牌匾进行统一风格改造,累计改造600余家,让沿街商铺“美起来”。


微信截图_20240603094739.png


水毁修复口袋公园

   (三)坚持“量力而行”,让镇区更加“实惠”。坚持经济实用。采取微改造、微拆迁、微建设方式,下足“绣花功夫”,精心打造,禁止栽大树、修楼阁等大拆大建,避免出现债务风险。如将疫情期间的方舱医院改造成深受中青年群体喜爱的研学露营打卡地和网红地。坚持就地取材。建设材料最大限度就地取材,少用砖头、多用石头,少用钢材、多用木材;修建广场、花园时对从废旧房屋、圈舍等拆出来的木头、钢材、砖块、瓦片等再利用。坚持本土工队。充分挖掘本土能工巧匠,发挥能人智慧,打造小品景观。培训颁证农村工匠226人,作为镇区建设的“工队长”,既传承了技艺、保持了乡土风格,又增加了群众收入、减少了成本。

微信截图_20240603094825.png

南山院子特色民宿

(四)坚持“去粗增文”,让镇区更具“内涵”。全面清理整治障碍物。重点清理镇区周边及沿线有碍观瞻的畜禽养殖圈棚、加工厂房及城市家具,拆除影响公共安全的自建房、隔离栏等障碍物。加大垃圾污水处理率。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厕所粪污治理,配足配齐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建立“户收集、村转运、镇办处理”模式,在爱心超市分设垃圾收集积分兑换点,解决垃圾乱堆乱倒问题。完成商镇、棣花、竹林关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建土门、武关等6座镇级污水处理厂和3座村级污水处理站,铺设雨污水管网220公里。推动公共资源均衡化。通过“草木结合、灌乔搭配”,在路旁沟边、镇区周围、河堤岸边开展造林绿化,形成高中低错落有致、层次感较强的街路绿化轴带和“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绿化景观。利用“拆”“清”腾出的边角地、闲置地,建设“小而精、小而美”口袋公园和休闲广场,满足居民休闲需求。建成广场12个、游客服务中心1个、老年娱乐室10处。

微信截图_20240603094902.png

棣花镇微景观改造

(五)坚持“融合发展”,让镇区更加“富裕”。狠抓资产盘活。成立新业态发展公司,盘活闲置学校、闲置民房、拆除空间等闲置资源资产,打造农村景区、产业景点。秦岭违建处置资产棣花秀苑通过招商方式建成携程农庄项目,留仙坪村利用闲置中学资产建成能同时供200人开展研学的红色教育基地,寺坪镇投资50万元将街道29间门面房改造提升成特色门店,改善了街道门店乱象,提升了社会经济效益。狠抓产业升级。坚持差异化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五小经济”,把一家一户的“小产业”紧密联结在产业链上,建设“五小园”(小竹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游园)689户,使“方寸地”变成“增收园”,形成小规模、大产业的发展格局。狠抓示范带动。峦庄镇以天麻产业为支撑,带动水杂果、餐饮、民宿等上下游、左右链同步发展;棣花镇坚持以文化旅游为主体,建成葡萄酒庄、三产融合示范园,集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餐饮、民宿、娱乐等为一体,带动2000余户群众稳定就业。

微信截图_20240603094937.png

携程农庄项目

(六)坚持“建管并重”,让镇区更加“靓丽”。深入开展环境整治。扎实开展“干净丹凤”专项行动,全面清理居民聚集区、河塘渠沟、道路沿线、背街小巷、农户院落垃圾,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彻底消除环境卫生死角死面。丹寺路、丹竹路、丹峦路等县乡道路路域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一条条“风景路”。强化基层治理坚持建管并重,整合现有资源资产,完善镇区村级综合服务站点,推进党群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服务就近办理。落实“一约四会”,设立“和为贵”调解室,开展“平安夜校”“双学双比”活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立长效机制。通过评比观摩先进奖资金、农村赛事先进奖农产品、参与基层治理表现突出评先进个人、环境卫生整治积极奖爱心超市积分、爱亲敬老群众评道德模范荣誉、院落干净整洁评“五美”庭院等“六类”奖励措施,以及对年度考核排名靠后镇办和部门取消评优资格、镇区建设行动迟缓进行通报、“干净丹凤”专项行动排名靠后进行通报、路段环境卫生整治效果不明显进行曝光、院落环境“脏乱差”红黑榜公示、工作人员履职不到位移交有关部门处理等“六类”惩处措施,形成全县下上下齐抓共管、齐心协力的良好工作局面。建立日常联合执法巡查制度,推行定保洁人员、工作区域、职责标准、管理人员、考评办法“五定”制度,夯实属地管理和网格化管理责任,加强镇区镇容镇貌、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管理服务。



寺路

(七)坚持“三项保障”,让镇区建设更加“高效”。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包镇县级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各镇(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镇区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镇区建设工作。各镇(办)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细化分解任务。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2次;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每月召开现场观摩会、办公会,带队实地督导工作开展情况;包抓镇办县级领导一线调研督导、协调解决困难;相关部门出钱出力、倾斜支持,形成镇区建设强大合力。强化要素保障。采取上级补一点、财政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群众投一点、招商引一点“五个一点”资金筹措办法,破解资金难题。县财政为排名靠前镇办给予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奖补资金。整合行业部门扶持资金34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6245万元、县级衔接资金4450万元。招商引资4800万元,发展特色产业、文旅项目等9个。同时,动员家乡群众投工投劳,节省建设成本。加大存量土地利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建立人才保障激励措施,加强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培育乡土人才,为镇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强化制度保障。建立示范引领机制,推行“学习借鉴先行、激励个性创新、交流互动提升、创建成果带动”工作法,积极搭建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平台,让各镇(办)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县级、镇(办)二级调度模式,坚持“一月一观摩、一季一调度”,动态掌握工作进展,形成问题清单,逐项研判对接,及时解决征迁、招商、用地等难题。建立跟踪督查机制,县工作专班坚持“一周一督导、一周一通报”,定期开展明查暗访,跟踪工作进展,督促问题整改,确保镇区建设上台阶、创亮点、出成效。

二、经验与体会

(一)群众支持是基础。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拆建整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丹凤县在镇区建设过程中坚持尊重民意、维护民利,从镇区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善、服务功能完善等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问题入手,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充分调动起群众共建共享的积极性,群众由开始的不理解、不支持,到现在的争着干、抢着干,实现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为镇区建设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践行宗旨是根本。镇区建设必须要把群众宜居安居放在首位。丹凤县在镇区建设过程中始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把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工作第一标准,全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行路、健身、停车等身边事、烦心事,让每一项镇区建设项目成为周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实现了从“注重物”到“服务人”的转变。

(三)精准对症是关键。细节决定品质,管理决定质量。丹凤县在镇区建设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引领、系统推进,深度挖掘原有资源和秉赋,统筹考虑当地建筑风格、特色资源、产业发展、短板弱项等实际情况,规划打造“一镇一定位、一镇一特色、一镇一亮点”,以无处不精心、无处不精细、无处不精美、无处不精彩的“四精”标准开展微服务、微改造、微提升、微创新,强化项目全流程建设管理,实现了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

(四)实事求是是重点。镇区矛盾与问题较为集中,面对公共服务不足、居住环境较差、生活不便各类问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丹凤县在镇区建设过程中,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务实作风、谋划推进工作的有为状态,深入群众、深入实践发现问题、抓住矛盾,听民意、集民智、惠民生,找准工作的发力点、突破口,坚决避免大拆大建,尽量就地取材,实现了从“不会干”到“能干好”的转变。

镇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下一步,丹凤县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巩固镇区建设成果,提升镇区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完善镇区功能配套和公共便民设施,因地制宜发展镇区产业,着力建设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治理美的宜居宜业镇区。(作者系丹凤县县委常委、副县长)供图:丹凤县政府办


编审:李山林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