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今日头条
企业新闻
营商环境
企业党建
宏观经济
企业经济
涉企政策
政商关系
论坛峰会
中企综合
园区建设
企业风采
企业管理
数字经济
涉企法规
企业之家
企业文化
职教培训
法治环境
公益栏目
非遗文化
影视专栏
甘肃要闻
卫生健康
旅游专栏
人物访谈
情感专栏
全站
文章详情
三江口丨端午安康
综合报道
2024-06-07
来源:中国众识网
三江口丨端午安康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端午的习俗似乎都与祛毒驱邪有关。艾旗蒲剑(菖蒲削成剑形与艾叶悬在门间)为了驱邪,喝雄黄酒为了祛毒虫,挂香囊为了辟邪秽,穿虎头鞋也是为了让小孩子显得威猛。清代顾禄的《清嘉录》一书,还记载了端午挂钟馗像的习俗,这显然也是为了祛除邪祟……
在古代,民间称之五月为毒月,想来和天气转热,蛇蚁毒虫渐渐活跃有关。今天,我们来聊聊兰溪人的端午节。
(一)
先来说说这几年端午节的寒暄语:端午安康。
也许是因为毒月的缘故吧,古人往往会在五月采摘兰草“蓄兰沐浴”。《大戴礼记·夏小正》记载“五月,……蓄兰为沐浴也。”屈原的《九歌·云中君》中也有这样的句子:“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这也许是有关端午节的最早说法。当然,那时这个节日还叫浴兰节。
不少习俗,其实是慢慢发展而来的。就比如挂钟馗像,最早就不是端午的事情。清代的顾禄《清嘉录》端午条的按语里,就在考证了钟馗像的由来之后说:前人是在除夕挂钟馗像,清人是在端五挂钟馗像。其中还提到,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钟进士画像,端午悬之以逐疫。”又引用江、震《志》的话,“‘五日(端午日),堂中悬钟馗画像。’谓旧俗所未有。”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东坡先生的这首端午词,在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中更增加了一缕仙气。你看,端午浴兰,人山人海,晴天的小河里都流香涨腻了。彩线缠臂,小符斜挂,自然都是为了辟邪驱鬼;东坡的目的很是仙气,“佳人相见一千年”,对于清醒过分的人来说,那只能是一个美好却不能实现的梦想。
极具生活气息的,有汪曾祺写过的《端午的鸭蛋》。文中除了写到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这些习俗之外,还写到孩子们喜欢玩的放黄烟子和吃咸鸭蛋。笔者一直记得,很多老师在讲这篇文章的时候,大多都选出这句话来分析:“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据传,很多喜欢吃咸鸭蛋的同学因为这句话,而去超市寻觅高邮鸭蛋。
不过,身边人谈起对端午习俗的关注,起点往往是《白蛇传》。那喝了雄黄酒的白蛇现出原形,吓得许仙昏厥过去的情节,让不少人牢牢记住了端午要喝雄黄酒。
(二)
兰溪端午的习俗,和别处也差不多。
以前,乡间常会贴一种五毒符,用以驱除毒虫。这和汪曾祺的记忆也是相合的。五毒符黄底红纹,画的是蟾蜍、蜥蜴、蜘蛛、蛇、蜈蚣。贴在墙上,有没有效果也不能明说,对吧?
虎头鞋自然也是有的。每个小孩都曾经有过,只是自己往往不记得,现在偶尔翻到保存完好的虎头鞋,肯定能唤起一些暖暖的回忆。还有在小孩子手臂上系五色丝线编织的细绳,男左女右,叫做系长寿线;在衣服上系上雄黄荷包等,都曾经有过,只是有些习俗现在正在慢慢地消失,很多都已经让人渐渐陌生了。
蒲剑蓬鞭,是端午最寻常的风景。长在水边的菖蒲,凌波而立,修长如剑,人们采回家,只要稍稍裁剪,便可轻轻松松地做出一把蒲剑,这在古时民间可是有大作用的。清代的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中云:“蒲剑,截蒲为之,利以杀鬼,醉舞婆娑,老魅亦当退避。”
端午的吃食还是接近我们现代人的。清香的绿豆糕、软糯的粽子,还是会在这个特定的时节走近我们。这些时令食品,古人常用以祀先。而粽子,却分明有别的含义,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故事也就这样被人所熟知。唐代文秀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宋代诗人胡仲参也有:“千年流水去滔滔,此日人来吊汨罗”的句子。
到水边纪念屈原,最具特色的习俗自然是划龙舟,只是这个习俗也不是年年都有。
相较于纪念屈原,在江浙一带,端午纪念伍子胥的说法流传得更广一些。这位身具逃难、复仇、被害等各种戏剧因素的人物,因为被吴王夫差处死的那一天是端午日,也就和端午扯上了关系。只是这种民间传说不能深究,古人姑妄言之,我们就姑且听之,左右只是一种说法而已,并无对错。
(三)
兰溪有不少纪念伍子胥的庙宇,兰江街道应家村附近塔山上的忠清庙就是其中一座。
塔山不高,不用多长时间就能爬到顶,然后你就可以看到忠清庙了。忠清庙,俗称塔山殿,原先的建筑经历动乱,早已颓圮。所幸的是,塔山殿对面康熙三十三年(1694)重建的一座石戏台至今还保留着。当地老百姓说,在早年,每年农历九月二十日庙会,都请戏班在此台上演出,热闹得很。
步入庙门,中间一个神像,白衣白甲,不怒而威。这应该就是潮神伍子胥了。想当年,他被吴王夫差冤杀之后,成了一个愤怒的冤魂,他的愤怒卷起了波涛,形成了滚滚的潮水。民间有这样的传说,每一次潮水来,远远的天边那一线,看到那一线就说看到伍子胥来了,他穿着白袍,骑着白马,在那个最高的浪头上,随着浪头而来。但等到再近一点就没有了,只看见白色的波涛滚滚而来。兰溪常常遭遇水灾,看到无边无际洪水的波涛如潮水般涌来,老百姓很自然就把伍子胥当作了江神。
来到兰溪的伍子胥,自然也烙上了兰溪的印记。石戏台上前檐柱的对联中就表现出这样的意思:“怒气成潮,幻梦更标兰瀫胜;精心贯日,秀灵还结塔峰高。”在旧时兰溪人的心目中,如潮的洪水虽然造成了水患,但比起钱塘潮来,小了很多,显然是伍子胥听闻兰溪风景殊佳,乘潮水前来揽胜。这样美丽的想象,无疑更加增添了兰香瀫水的佳妙。其精心,其秀灵,更在塔山这个地方聚集。塔山殿也就深入人心,一旦条件适合,百姓礼拜的诚心自然就会物化,现在能见到的殿宇就是1993年当地百姓自发重建的。
在石戏台的后檐柱也有一幅对联,颇有禅机。联云:“覆雨翻云如吴越纷争,当委曲看彼心愿作何局;吟风弄月似江潮变幻,须仔细悟此结果有谁真。”
真真假假都已过去。在这样的时节,我们应该做的,其实就是对传统习俗的认同。只有这样的认同,才会让我们无论走到何处,都不会忘记自己流淌的是什么样的血液,祝大家端午安康!
来源丨兰精灵客户端
部分图片来源丨网络
编辑丨陈婵
一审丨龚献 赵倩
二审丨陈丰 丁嘉露
终审丨王寅锋
编审 | 王万鹏
企业文化
分享
下一篇:
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
这是第一篇
发表评论
登录评论
匿名评论
提交
提交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