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口丨端午安康

综合报道
2024-06-07
来源:中国众识网

三江口丨端午安康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端午的习俗似乎都与祛毒驱邪有关。艾旗蒲剑(菖蒲削成剑形与艾叶悬在门间)为了驱邪,喝雄黄酒为了祛毒虫,挂香囊为了辟邪秽,穿虎头鞋也是为了让小孩子显得威猛。清代顾禄的《清嘉录》一书,还记载了端午挂钟馗像的习俗,这显然也是为了祛除邪祟……
在古代,民间称之五月为毒月,想来和天气转热,蛇蚁毒虫渐渐活跃有关。今天,我们来聊聊兰溪人的端午节。
(一)
先来说说这几年端午节的寒暄语:端午安康。
也许是因为毒月的缘故吧,古人往往会在五月采摘兰草“蓄兰沐浴”。《大戴礼记·夏小正》记载“五月,……蓄兰为沐浴也。”屈原的《九歌·云中君》中也有这样的句子:“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这也许是有关端午节的最早说法。当然,那时这个节日还叫浴兰节。

图片

不少习俗,其实是慢慢发展而来的。就比如挂钟馗像,最早就不是端午的事情。清代的顾禄《清嘉录》端午条的按语里,就在考证了钟馗像的由来之后说:前人是在除夕挂钟馗像,清人是在端五挂钟馗像。其中还提到,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钟进士画像,端午悬之以逐疫。”又引用江、震《志》的话,“‘五日(端午日),堂中悬钟馗画像。’谓旧俗所未有。”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东坡先生的这首端午词,在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中更增加了一缕仙气。你看,端午浴兰,人山人海,晴天的小河里都流香涨腻了。彩线缠臂,小符斜挂,自然都是为了辟邪驱鬼;东坡的目的很是仙气,“佳人相见一千年”,对于清醒过分的人来说,那只能是一个美好却不能实现的梦想。

图片

极具生活气息的,有汪曾祺写过的《端午的鸭蛋》。文中除了写到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这些习俗之外,还写到孩子们喜欢玩的放黄烟子和吃咸鸭蛋。笔者一直记得,很多老师在讲这篇文章的时候,大多都选出这句话来分析:“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据传,很多喜欢吃咸鸭蛋的同学因为这句话,而去超市寻觅高邮鸭蛋。
不过,身边人谈起对端午习俗的关注,起点往往是《白蛇传》。那喝了雄黄酒的白蛇现出原形,吓得许仙昏厥过去的情节,让不少人牢牢记住了端午要喝雄黄酒。
(二)
兰溪端午的习俗,和别处也差不多。
以前,乡间常会贴一种五毒符,用以驱除毒虫。这和汪曾祺的记忆也是相合的。五毒符黄底红纹,画的是蟾蜍、蜥蜴、蜘蛛、蛇、蜈蚣。贴在墙上,有没有效果也不能明说,对吧?

图片

虎头鞋自然也是有的。每个小孩都曾经有过,只是自己往往不记得,现在偶尔翻到保存完好的虎头鞋,肯定能唤起一些暖暖的回忆。还有在小孩子手臂上系五色丝线编织的细绳,男左女右,叫做系长寿线;在衣服上系上雄黄荷包等,都曾经有过,只是有些习俗现在正在慢慢地消失,很多都已经让人渐渐陌生了。
蒲剑蓬鞭,是端午最寻常的风景。长在水边的菖蒲,凌波而立,修长如剑,人们采回家,只要稍稍裁剪,便可轻轻松松地做出一把蒲剑,这在古时民间可是有大作用的。清代的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中云:“蒲剑,截蒲为之,利以杀鬼,醉舞婆娑,老魅亦当退避。”

图片

端午的吃食还是接近我们现代人的。清香的绿豆糕、软糯的粽子,还是会在这个特定的时节走近我们。这些时令食品,古人常用以祀先。而粽子,却分明有别的含义,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故事也就这样被人所熟知。唐代文秀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宋代诗人胡仲参也有:“千年流水去滔滔,此日人来吊汨罗”的句子。
到水边纪念屈原,最具特色的习俗自然是划龙舟,只是这个习俗也不是年年都有。
相较于纪念屈原,在江浙一带,端午纪念伍子胥的说法流传得更广一些。这位身具逃难、复仇、被害等各种戏剧因素的人物,因为被吴王夫差处死的那一天是端午日,也就和端午扯上了关系。只是这种民间传说不能深究,古人姑妄言之,我们就姑且听之,左右只是一种说法而已,并无对错。
(三)
兰溪有不少纪念伍子胥的庙宇,兰江街道应家村附近塔山上的忠清庙就是其中一座。

图片

塔山不高,不用多长时间就能爬到顶,然后你就可以看到忠清庙了。忠清庙,俗称塔山殿,原先的建筑经历动乱,早已颓圮。所幸的是,塔山殿对面康熙三十三年(1694)重建的一座石戏台至今还保留着。当地老百姓说,在早年,每年农历九月二十日庙会,都请戏班在此台上演出,热闹得很。
步入庙门,中间一个神像,白衣白甲,不怒而威。这应该就是潮神伍子胥了。想当年,他被吴王夫差冤杀之后,成了一个愤怒的冤魂,他的愤怒卷起了波涛,形成了滚滚的潮水。民间有这样的传说,每一次潮水来,远远的天边那一线,看到那一线就说看到伍子胥来了,他穿着白袍,骑着白马,在那个最高的浪头上,随着浪头而来。但等到再近一点就没有了,只看见白色的波涛滚滚而来。兰溪常常遭遇水灾,看到无边无际洪水的波涛如潮水般涌来,老百姓很自然就把伍子胥当作了江神。
来到兰溪的伍子胥,自然也烙上了兰溪的印记。石戏台上前檐柱的对联中就表现出这样的意思:“怒气成潮,幻梦更标兰瀫胜;精心贯日,秀灵还结塔峰高。”在旧时兰溪人的心目中,如潮的洪水虽然造成了水患,但比起钱塘潮来,小了很多,显然是伍子胥听闻兰溪风景殊佳,乘潮水前来揽胜。这样美丽的想象,无疑更加增添了兰香瀫水的佳妙。其精心,其秀灵,更在塔山这个地方聚集。塔山殿也就深入人心,一旦条件适合,百姓礼拜的诚心自然就会物化,现在能见到的殿宇就是1993年当地百姓自发重建的。
在石戏台的后檐柱也有一幅对联,颇有禅机。联云:“覆雨翻云如吴越纷争,当委曲看彼心愿作何局;吟风弄月似江潮变幻,须仔细悟此结果有谁真。”
真真假假都已过去。在这样的时节,我们应该做的,其实就是对传统习俗的认同。只有这样的认同,才会让我们无论走到何处,都不会忘记自己流淌的是什么样的血液,祝大家端午安康!

来源丨兰精灵客户端
部分图片来源丨网络
编辑丨陈婵
一审丨龚献 赵倩
二审丨陈丰 丁嘉露
终审丨王寅锋
编审 | 王万鹏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