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灸关元,培元固本护阳气,一年病不沾

综合报道
2024-08-07
来源:中国众识网-甘肃站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从这一天开始,天气逐渐由闷热转为凉爽。但由于立秋常处于三伏天的末尾,此时盛夏的余热未消,秋阳肆虐,很多地区常出现“热流”反扑的情况。这类突如其来的高温天气又有“秋老虎”之称。


治湿与治燥兼顾


夏秋交界时,易出现温燥。在这个过渡时期,经过了夏季,湿还存留在体内,而外界环境已开始出现燥,人体就容易受到这种冲突的影响,出现各种不适。


这时,得根据外界的具体情况治湿或治燥,如果出现既有湿又有燥的情况,则要治湿与治燥兼顾。


治湿可以用薏苡仁、赤小豆煮水饮用。

治燥可饮用梨水、酸梅汤等。

有的人如果体内夹湿,又吃了很多瓜果,则容易坏肚。所以在夏秋交替的时节,应该提高警惕,注意防肠胃病。


入秋养生重调和


《黄帝内经》有言:“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这段话的意思是,经过春天的生发、夏天的长养,自然万物到秋天已成熟,处于一种丰硕、从容、平定的景象,即“容平”。秋季应于肺脏,故秋季亦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微生与肺气清肃的季节。


起居方面,应做到早睡早起,适时去林间呼吸新鲜空气,做几个深呼吸,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


立秋后,昼夜温差变大,此时应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尽量少吹空调、勤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运动方面,可根据个人体质,适当进行散步、慢跑、郊游等和缓的户外活动,运动前需做好准备活动,避免伤筋。


解秋乏法


伸懒腰

有很好的“解秋乏”效果,它能适当增加对心、肺的挤压,促进心脏泵血,提高全身供氧能力,使大脑的血流量充足,人自然能感觉到神清气爽,疲惫感消散。


天门开穴法

两手拇指指腹紧贴于印堂穴(位于两眉眉头之间),其余手指固定于头部两侧。

左手拇指先自印堂穴垂直向上推移,一直推至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位置,然后两手拇指左下、右上、左上、右下同时交替推摩,手法由缓至疾、由轻至重,反复推摩约1分钟。




按摩艾灸助“收敛”


立秋始,人体之气开始收敛,为“冬藏”做准备。按摩或导引不仅能放松身心,更能助气之收敛,防病治病。


古代有“立春灸气海,立秋灸关元”的说法。以下介绍几种适宜于立秋节气按摩的穴位,需要提醒的是,身体患有严重基础疾病或处于妊娠状态者,一定要咨询专业医师后,在其指导下进行自我按摩。

关元穴

图片

【定位】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的位置。


【按摩方法】

点按法:两手中指适当用力按揉此穴,每次按摩5分钟,早晚各1次。

摩腹法:双手叠加,按于关元穴所在区域,轻柔、顺时针打圈按摩。


【作用】培元固本、回阳固脱、收敛阳气,适用于体质虚弱、腰背酸痛、活动后容易出汗的人。



大椎穴

图片

【定位】在颈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按摩方法】可点按、揉搓大椎穴60秒。若体寒,或秋冬易感冒者,可用艾条温灸此穴。


【作用】益气壮阳,可预防感冒,改善落枕及颈肩不适。

来源:综合自《中医健康养生》杂志2024年8月刊、2022年8月刊

编辑:李思涵

审核:董鲁艳 陶宪凝

编审:王万鹏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