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山位于偃师城区北2公里处,整座山东高西低,东西长5307米,南北宽640米。它因形似虎头而得名,远看就像平地上卧了只巨大的猛虎,近看山西部酷似虎头,眼眶、鼻梁、额头栩栩如生,中东部凸出部分犹如老虎后腿,强健有力,东部向北就像老虎的尾巴摆向北方。
虎头山是首阳山的东峰,首阳山因“日出之初,光必先及”而得名。首阳山之所以遐迩闻名,与伯夷、叔齐隐居此地有关。诗圣杜甫的根与魂亦在首阳山下。虎头山位于偃师商城的南北中轴线上,西南毗邻汉魏洛阳故城和西晋陵墓群,东有旋门关,南有大谷关、广成关,西南有伊阙关,北有孟津关、小平津关。这里是西晋的祖山,也是客家先民历次南迁的枢纽。
正因为虎头山与河洛文化、客家文化的密切关系,所以“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立在了这里。同时,以纪念碑为主体建设的“世界客家祖根地纪念公园”,将是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主要场地之一。
近年,洛阳举办了四次客家文化论坛,2019年9月18日,“西晋客家先民南迁出发地”文物标志碑,在西晋洛阳故城阊阖门前揭幕。2021年4月16日,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落成并对外开放。
“世界客家祖根地纪念公园”、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也将成为客家学的研究和传播基地。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惠州丰湖书院山长徐旭曾的《丰湖杂记》中首次提出,“今日之客人,其先乃宋之中原衣冠旧族,忠义之后也”,开启了后继客家人对身份认同、文化认同探索和研究的道路。罗香林先生于1933年出版的《客家研究导论》和1950年出版的《客家源流考》两书,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著作,奠定了客家学的基础。
最近,为给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献礼,贾殿强主编了《客家河洛溯源研究》一书。本书由从客家文化论坛征集的论文和全国客家文化研究精品论文中遴选的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合辑而成,方便读者系统了解客家河洛渊源及客家文化形成,共同推动客家祖根地洛阳认同和河洛文化认同。
来源:洛阳日报
编辑:黄长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