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这6类高危人群建议
长期慢性炎症患者
长期慢性炎症就像是身体里的一颗定时炸弹,悄无声息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CIRC)的报告显示,世界上六分之一的癌症是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诱发的。就拿慢性肝炎来说,乙肝病毒长期在肝脏内肆虐,引发持续的炎症反应,会使肝细胞不断受损。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因子会促进血管生长,为肿瘤带来氧气和营养,还可能产生自由基,进一步损害 DNA,大大增加了肝癌的发病几率。同样,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肠道上皮细胞在反复的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基因突变的风险也会显著提高,容易引发肠癌。
不过,干细胞就像是专门为解决这个问题而生的 “灭火器”。它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诱导基因 6 蛋白(TSG6),有效抑制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过度向炎症部位的浸润,从而阻断炎症向癌症转化的通路。北京卫健委在 2022 年发布的指南中,就明确支持干细胞用于慢性炎症相关疾病的研究,这无疑为慢性炎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免疫功能低下者
你是否经常感觉自己容易感冒,或者稍微劳累就疲惫不堪,恢复起来也特别慢?如果是这样,那你可能属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免疫功能低下时,身体的防御系统就像一座千疮百孔的城墙,无法有效地抵御病原体的入侵,反复感染成为常态。而且,长期的免疫功能低下还会让身体处于一种慢性应激状态,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使得癌细胞更容易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
干细胞则拥有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能够重建免疫平衡。成都锦欣博悦的研究表明,干细胞可以刺激免疫系统,提升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加 T 细胞、B 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当身体的免疫功能得到提升,感染相关癌症的风险也会随之降低。例如,对于那些因免疫系统受损而容易患上宫颈癌的女性来说,干细胞干预或许能够帮助她们重建免疫防线,降低患病风险。
代谢异常人群
在这个美食丰富的时代,肥胖和糖尿病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健康问题。肥胖不仅仅是身材走样那么简单,它还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会导致慢性炎症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炎症因子,这些因子会干扰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内分泌功能,增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又会进一步影响血糖的调节,使得胰腺 β 细胞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平衡,长期下来,胰腺 β 细胞不堪重负,容易受到损伤,进而增加了胰腺癌的发病风险。
干细胞在改善代谢异常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还能调节脂肪细胞的代谢,减少脂肪堆积。日本的一项研究证实,干细胞干预可以预防免疫治疗引发的糖尿病,间接降低胰腺癌的风险。这就意味着,对于肥胖和糖尿病患者来说,干细胞干预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还能为他们的健康加上一层抗癌的保护罩。
癌前病变携带者
肠息肉、乳腺增生…… 这些看似常见的病症,其实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从正常细胞发展到肿瘤细胞,往往要经过一个癌前病变的阶段。以肠息肉为例,大部分肠息肉起初是良性的,但如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基因突变等因素的影响,就可能逐渐发展为肠癌。乳腺增生也是如此,虽然大多数乳腺增生是良性的,但在某些高危因素的作用下,也有可能发生癌变。
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定向修复能力,就像一位精准的修复大师,能够对病变组织进行修复和再生。临床案例显示,通过干细胞治疗,部分癌前病变患者的异常细胞得到了逆转,降低了癌变的转化率。这就好比在癌症的萌芽阶段,干细胞及时出手,将癌细胞扼杀在了摇篮里,为患者的健康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遗传性癌症高危人群
如果你的家族中有BRCA基因突变等遗传性癌症的病史,那么你可能从出生起就背负着更高的癌症风险。BRCA基因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一旦发生突变,就会使身体失去对癌细胞的部分抑制能力,大大增加乳腺癌、卵巢癌等癌症的发病几率。
不过,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编辑技术为这些遗传性癌症高危人群带来了希望。科学家们可以利用干细胞作为载体,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复缺陷基因,从源头上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斯坦福大学的一项实验表明,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小鼠乳腺癌、肺癌的发生。
长期接触致癌因素者
吸烟、长期在化工环境中工作…… 这些行为就像在健康的道路上埋下了一颗颗定时炸弹。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不断侵蚀呼吸道和肺部细胞,使DNA受损,引发基因突变。化工从业者则可能接触到苯、甲醛等致癌物质,这些物质会在体内积累,破坏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增加患癌风险。
干细胞能够加速受损DNA的修复,就像一位勤劳的修理工,及时修复细胞的 “漏洞”。动物实验表明,干细胞干预可以减少致癌物诱导的基因突变频率。对于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的人群来说,干细胞干预可以帮助他们修复受损细胞,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让他们在面对致癌因素时多一份保护。
真实案例
01
白血病
02
实体瘤
03
预防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肠上皮化生逆转率提高40%,胃癌风险降低56%。
卫健委规划要点
1、允许三甲医院开展临床研究
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的医疗机构必须是三级甲等医院,且需依法获得相关专业的药物临床试验研究。
医疗机构需具备完整的干细胞质量控制条件、全面的干细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体系和独立的干细胞临床研究质量保证部门。
2、国内首款干细胞药物“艾米迈托赛注射液”已进入优先审评:
2024年6月,艾米迈托赛注射液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列入优先审评审批名单。2025年1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了艾米迈托赛注射液(商品名:睿铂生)上市,用于治疗14岁以上消化道受累为主的激素治疗失败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
2025年,中国政府做出重要决策,将“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正式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这一战略部署意义深远,彰显了干细胞技术在国家科技发展蓝图中的关键地位。 此计划有着清晰且极具意义的目标,一方面要全力开发针对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高效干细胞疫苗,力求从免疫机制层面攻克癌症难题;另一方面则聚焦于建立个体化癌症风险预测模型,借助大数据与前沿技术,实现对癌症风险的精准评估与干预,为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探索出全新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干细胞干预技术作为医学领域的新兴力量,正逐步展现出其巨大潜力,为癌症预防与治疗开辟出一条崭新路径。其作用机制独特,通过修复受损组织,让机体恢复健康活力;调节免疫系统,增强身体的自我防御能力;清除衰老细胞,从根本上减少病变隐患,从而显著降低癌症发生风险。不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一先进技术的应用必须慎之又慎,应在正规医疗机构,严格依照相关指南进行操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干细胞研究与临床应用技术规范(2025版)》,为干细胞干预在临床上的规范应用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不仅是对干细胞技术发展的有力推动,更是国家对公众健康高度负责的体现。
来源:全球细胞科学
编审:王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