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与国学巷37号的故事》专栏,给大家带来一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印度籍职工Rajeev Kumar的故事,以下为他的自述。我叫Rajeev Kumar(别名Rajeev K. Singla),1986年出生在印度哈里亚纳邦的一个小镇(梅哈姆)。现在,我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疾病系统遗传研究院,担任助理研究员。
由于我的家庭经济状况一直不太好,而且来自一个教育资源有限的小镇,我的生活充满了挑战和令人兴奋的经历。事实上,说服家人让我攻读博士学位对我来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我是整个家族中第一个攻读博士学位的人。
做研究是我的爱好,我热爱它。2012年,印度政府的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会认可了我的研究提案,并提供了约20万人民币的资助。这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我实现做研究和服务社区的梦想。我不仅在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培养了耐心和忍耐力。我于2019年在印度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德里大学完成了博士学位。
尽管家族中没有人从事研究或医学相关的职业,但公共服务一直是我们家族所重视的。祖母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她以前用一种独特的方法从椰子壳中提取传统油(干馏提取物),免费为社区的人提供,用于治疗皮肤感染,特别是由癣菌引起的感染。这种制备方法非常有效,当时需求量很大。后来,我的母亲也继续制作并免费提供给社区。
这深深启发了我,自从攻读药学硕士(药物化学)以来,我就开始研究这种植物产品,这后来也成为了我博士研究的课题。在印度工作期间,我们参加了各种健康营,前往农村地区为公众提供咨询、提高健康意识。
与沈百荣教授的合作似乎早已注定。我最初在2014-2015年间联系过他。当时由于奖学金金额较低,加上我那时刚成为父亲,需要承担家庭责任,我没有继续跟进。但在完成博士学位后,沈百荣教授同意我加入他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疾病系统遗传研究院的团队,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9年,第一次访问华西医院疾病系统遗传研究院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加入沈百荣教授的研究团队。
我选择华西医院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它对每个人一视同仁。当我完成博士后研究并申请这里的助理研究员职位时,面试官问我为什么想留在华西医院,毕竟我有15年的研究经验,可以在印度成为教授。我回答主要原因是华西医院疾病系统遗传研究院的工作环境,这得益于沈百荣教授和所有同事的努力。如果工作环境顺畅,你一定能保持冷静,从而做出更好的研究。职位和头衔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工作文化和环境。
在认识沈百荣教授的6年以及后来与他共事的5年里,我最欣赏的是他温和的性格,并给予团队中每个人足够的空间进行头脑风暴。他从未强迫我们做任何特定的研究,而是让我们自由思考和规划。
在沈百荣教授的带领下,我学会了批判性思维。自2020年以来,我所做科研的深度、文章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在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学识堪称典范,在他的指导下,我还学到了很多新的生物信息学技术。
我的同事沈可、唐通、刘行云、Md. Shahin Alam,也在突变分析等许多基于生物信息学的研究中为我提供了帮助。
据我所知,我是华西医院第一个以R签证(人才签证)进入中国的博士后。2020年初,我刚加入华西医院时,正值新冠疫情爆发,这使我的处境更加具有挑战性。但我百分之百确信,即使在成都感染了新冠,我在最好的医院工作,一切都会得到妥善处理。在那段时间,沈百荣教授和我计划探索天然疗法来应对新冠病毒,我们申请并获批了一个医院资助的科技攻关项目,沈百荣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我作为主要研究人员。
2020年,疾病系统遗传研究院老师、学生合影
第一排左五为沈百荣教授、
左六为Rajeev Kumar助理研究员
2020年的初始阶段非常艰难,作为一个素食者,市场上的选择有限,我只能自己做饭。但我以前从未做过饭。在那个关键时刻,母亲和妻子通过在线方式教我如何做饭。在接下来的一年半里,我学会了足够的烹饪技能。
然而,挑战不仅仅是做饭和吃饭,还包括日常活动和作为外国人在成都完成各种手续。在这方面,研究院的同事们给了我很多帮助。我的同事兼朋友如何雪飞、丁雯、郑敏、谢雯、张影波、刘行云、唐通、王姣、周毅和李晓雨等人帮我租房、处理合同,和房东、中介进行日常沟通,还在技术上帮助我。如果没有这些朋友在成都的陪伴,我的生活可能会充满无数挑战。
我在新川科技园园区参加消防培训
2022年10月之后,我的家人也来到了成都,我们都对这座美丽的城市有着相同的看法——它为所有居民提供了非常舒适的生活,无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2024年,我们还参加了四川大学组织的儿童节庆祝活动,我的孩子非常享受。我所在的社区也非常积极地组织各种活动,无论是为成人还是孩子。
在华西医院的工作经历,极大地提升了我的信心,让我足够应对更多的挑战,取得更多的成果。
虽然过去15年里,我已担任许多期刊的编辑和审稿人,但2020年加入医院之后,在申请高质量期刊编辑职位方面,成功率显著提高。
2024年,我还成功申请了四川省科技厅项目,寻找从椰子壳中提取的替代疗法来对抗铜绿假单胞菌(项目编号:2025YFHZ0213)。这个项目是受我祖母制作的食谱启发,现在研究院同事、印度的朋友正帮助我进行项目相关的实验和计算研究。此外,我参与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担任评审专家,还获得了四川省外籍高层次人才证书 。现在我正积极与来自40多个国家的合作者合作,并成功发表了一些具有意义的论文(https://doi.org/10.1016/j.phymed.2022.154520)。
现在我成为了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病学会(ESCMID)的青年科学家成员、AOAC国际工作组成员,以及国际天然产物科学任务组(INPST)的成员,与印度、奥地利、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巴西、美国等41个国家的学者一起开展研究。在华西医院、四川大学以及家人的支持下,我现在跻身斯坦福大学和爱思唯尔基于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出版物评选的全球前2%科学家之列。
疾病系统遗传研究院与合作科室合影
在华西的日子里,我与泌尿外科、眼科、重症医学科等多个部门的医生合作,发表了许多高质量论文。我尽力协助疾病系统遗传研究院以及沈百荣教授团队培养了硕士、博士和博士后。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我相信,未来我会在华西的平台上,在沈百荣教授的指导下和同事们的帮助下,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出更好的研究!
来源:四川华西医院
编审:王万鹏